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级有关部门:《关于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10月29日关于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工业退城入园,新增工业用地原则上进入各类产业功能区,严格控制在开发边界外新增工业用地。细化工业用地控制线,在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控制线范围,控制线内70%用地应规划为工业用地。优化控制线外存量用地规划布局,为产业发展预留足额空间。〔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经合局。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完善规划管控。大力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综合考虑工业门类、主导产业、具体产品及其生产环节、工艺流程、综合成本等因素,按照“能上尽上”的原则,全面推行“工业上楼”。新建工业项目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3,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积极探索新建工业项目容积率不低于1.5。确因安全、环保、工艺、技术等特殊要求,容积率无法达到的,应符合《四川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控制值,并由属地政府(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集体决策认定。鼓励各地提高工业项目容积率,对新建工业项目容积率的要求超过详细规划确定的最小值,应纳入供地条件和土地出让合同管理。除隔离、防护、缓冲等要求的绿地外,新建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绿地,改(扩)建工业项目不新增绿地,不建花园式工厂。〔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发改委〕三、强化产业准入。属地政府(管委会)承担项目准入研判主体责任。项目招引阶段,引导企业在符合规划的批而未供土地上进行选址。将开发强度、上楼要求、投入产出强度等指标充分告知意向企业。项目准入阶段,属地政府(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可研方案进行会审,对产业政策、产业定位、技术水平、开发建设强度、投入产出强度以及环境保护、安全风险、能源消耗、用地规模合理性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专业性较强的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研判评审。未经事前评估论证的项目,不得签订招商引资投资协议。签订项目招引合同阶段,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指标作为项目合同重要条款,并明确违约责任。〔责任单位:市经合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四、灵活土地供应。支持用地指标向工业项目倾斜,加强年度工业用地需求分析,科学合理制定年度供应计划,确保重大项目应保尽保。新供工业用地可采取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方式供应。新增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原则上控制在20年以内,县级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出让年限可按法定最高出让年限50年确定。对用地面积100亩以上的工业项目,项目联席审查时应对用地规模合理性一并予以论证,防止虚报投资强度圈占土地;对用地需求面积500亩以上的工业项目和分期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投资额和建设进度,实行分期供地,每期所供宗地开发建设周期不超过3年。落实新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项目“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经合局〕五、持续加大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支持存量工业用地“零增地”提容增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企业新建、扩建生产性用房提高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按照各地低效工业用地认定标准,持续更新低效工业用地项目库,灵活运用“督”开工、“收”闲置、“转”项目、“租”空闲、“清”破产、“分”产权、“合”零星、“控”新增8项分类处置措施以及《德阳市闲置及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考核细则》《闲置及低效工业地块处置任务完成认定标准》(德阳“811”模式)制定盘活利用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采取政府收储、招引项目、租赁等方式,引导低效工业用地有序退出或限期提质改造,逐步淘汰不达标企业。对土地用途一致的相邻“低、小、散”企业组成联合体打破权属界线置换土地进行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出让终止期不一致的,按其中最高使用年限收取差额年限土地价款,根据批准的改造方案登记到各联合体成员名下。〔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六、严格履约监管。建立《履约协议》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出让合同》)“双合同”管理机制。属地政府(管委会)与土地受让人签订《履约协议》后再签订《出让合同》。属地政府(管委会)作为工业用地供后监管主体,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履约开工、竣工、达产考核的考评机制,在项目约定达产年度的次年3月底前完成达产考核评估,自达产考核评估合格年度算起,在第4年6月前对前三年进行达标考核。严格执行《履约协议》,应将土地转让限制条件、未达标退出办法、强制收回条件及违约责任追究等纳入《履约协议》。〔责任单位:市经合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发改委、市税务局〕七、加强转让审查。工业用地转让,应经属地政府(管委会)审核。属地政府(管委会)负责审核《履约协议》的履约情况、受让方新项目产业准入等,并重新与受让人签订《履约协议》。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信息发布、交易审核、合同签订等应统一通过德阳市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开展。实行工业用地转让价格申报制度,标定地价覆盖区域土地交易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的,标定地价未覆盖区域交易价格比同类型土地市场价格低20%以上的,属地政府(管委会)可行使优先购买权。分割转让参照《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德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产业功能区内工业厂房分割转让及办理不动产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德自然资发〔2021〕205号)相关要求及程序办理。新供工业用地,分割转让要求及限制条款应纳入出让方案、出让合同及履约协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八、落实支持政策。支持有运营经验的企业建设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特点的标准厂房。鼓励按容积率不低于2.0,建设四层及以上带工业电梯的高层标准厂房。支持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在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前提下通过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引导以工业为主导混合物流仓储、科研、商服等功能混合布局。鼓励工业项目在确保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仓储、停车设施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支持市场主体通过重组、合并、股权转让等市场化方式,对相邻宗地收购后实行整体开发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对竣工验收合格的新(改、扩)建项目厂房部分,按照《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的实施意见》(德办发〔2023〕1号)给予提高容积率资金补助。对租赁标准厂房或高层标准厂房的工业企业,自达到所在产业功能区考核要求的次年起,给予相应租金补助,具体操作办法及标准由各地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对产业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补链、延链、强链引领性强的高层工业楼宇,可采取“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经合局,各区(市、县)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财政局〕九、强化工作联动。市经信局组织开展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牵头督导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开竣工监管,牵头闲置工业用地处置,指导各地项目用地供应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负责对违反城乡规划建设行为进行认定。负责依法做好土地二级市场和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市经合局负责规范招商行为,并指导各地履约监督、退出等相关工作;市发改委负责固定资产投资、能耗监管等相关工作;市住建局负责对工业厂房施工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指导各地开展工业厂房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指导工业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依法实施监管;市应急局负责对涉及危化品的工业厂房建设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进行监管;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配合、服务、监管工作。各地负责《履约协议》监管、产业项目达产考核和分割转让受让方监管,对违约企业严格追究违约责任。本指导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由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经合局联合负责解释。